新聞

2025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 - 2025年10月
自主學習糅合AI 培育未來新一代
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秉持「博學力行」的校訓,致力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未來人才。學校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教學與自主學習,並透過智能閱讀平台提供個人化學習路徑,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自信成長」的過程中發掘潛能。為實現因材施教,學校實施小班分層教學,並投放大量資源於英語教育,包括聘請四位全職外籍英語教師,推行跨學科詞彙手冊及循環寫作革新課程,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活用英語。同時,學校不僅提供48個多元聯課小組、海外交流團及社區服務計劃,實踐「服務學習」理念,還設有豐富的獎學金制度,全面鼓勵學生持續發展。
建立自主學習文化 培養終身學習者
黃校長指出:「本校積極推動自主學習文化,讓學生成為願意和學校一起成長的學習者。」為此,學校成立「自主學習組」,透過個人化學習策略,協助每位學生制定適合的學習目標與路徑。學校特別重視學生的應對與反思能力,在入學面試中常會詢問同學在過往學習中遇到難題或停滯不前的時刻是如何面對並嘗試克服。
學校推行多元自主學習模式,包括課前預習、同儕協作及反思總結等策略。教師團隊定期評課與教研,不斷優化教學方法,營造濃厚學習氛圍。跨學科專題研習讓學生從資料搜集、分析思考到成果展示一手包辦,培養主動探索及解難能力。透過「預習-發現問題-交流討論-尋求解決方案-反思改進」的學習循環,學生不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更建立起持續學習的積極態度。
人工智能融入語文學習 培養未來數位公民
學校將AI技術全面融入各科教學,讓學生在真實應用中掌握數位素養。學校推行「自攜裝置」(BYOD)計劃,結合AI工具輔助學習。例如英文科運用AI作文批改系統進行語法檢測,使教師能更專注於內容及行文指導,訓練學生善用AI提升效率,而非過度依賴。中文科引入AI圖片生成功能教學成語及詩詞,訓練學生用文字撰寫提示詞。他們需詳細描述成語意境作為提示詞,AI據此生成圖像,深入理解成語及詩句内涵,而不只是呈現結果。
初中推行智能線上閱讀計劃,AI系統按學生閱讀習慣與興趣推薦個人化書單,藉廣泛英文閱讀提升語文能力。高中則運用大數據分析學生DSE英文閱讀卷強弱項,進行等級預測與錯題分析,提供個人化學習建議。學校強調,學生須具備扎實基礎與多媒體素養,才能善用AI整合資訊、明辨真偽,成為未來社會的創新者與問題解決者。
深化英文課程 自信迎戰DSE
黃校長表示:「英語教學不只是語言的傳授,更是思維方式的培養。我們通過『循環寫作』改革和製造真實語境,讓學生逐步內化知識,從容、自信地應對挑戰。」英文科以「生活化內容、循環運用、分層支援」為原則,讓學生逐步內化知識與技能,減輕考試壓力。英文科各級以五大生活化主題,讓學生在同一主題下進行三輪寫作:首輪透過範文掌握結構與格式;次輪運用「TREES框架」師生共構仔細內容並即場完成草稿,由教師面批修正;第三輪透過AI平台即時檢測文法,教師針對闡述能力,連貫性及文本風格給予細緻回饋讓學生自行修正,實踐「過程寫作」。
學校更重視將英語學習延伸至課堂之外,通過組織學生走進咖啡廳享用下午茶、到超級市場購物、參訪香港地標等活動,在真實場景中運用生活化英語,並由學生以外語向外籍教師介紹體驗,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走出課室學英語」。同時,透過跨學科活動,如英語時裝周、海洋公園動物攝影詩創作等,學生在沉浸式英語環境中結合視覺與音樂元素,強化語文應用。學校亦編制跨學科詞彙手冊,涵蓋多學科專用詞彙,並於英語課提前教授相關句式,使學生修讀其他科目時更得心應手。
創新科技融合學習 STEAM教育結碩果
學校STEAM發展獲教育局到校支援,持續優化學與教,將課程及創科跨學科協作進一步系統化:中一Micro:bit遙控小車,融合科學測試、程式設計、工程與數學;中二進階超聲波避障小車,應用超聲波原理;中三設計智慧家居模型,整合多感測器、人臉識別及Python程式設計。學校STEAM強調跨學科融合,如數學與電腦科植物數據實驗,以Excel分析數據,將抽象公式可視化,培養創新與實踐能力,打造前瞻學習社群。
學校積極鼓勵學生參與STEAM比賽,並屢獲殊榮。例如在「夢溪少年談」國家成就科普計劃青少年創科實踐挑戰賽中奪冠;「MEV機動電能車大賽車殼設計比賽」奪亞軍;「2025 Innobot亞太區STEM AI 科技創新挑戰賽」獲銅獎;「MakeX機器人挑戰賽」獲一等獎;學生於「新世紀機械達人挑戰賽2025」獲得多項二等獎及技術獎;「大灣區中小學智慧搜救挑戰賽」獲三等獎;「Spatial Computing 空間計算應用挑戰賽」中獲優異獎。學術方面,「全港中學生人工智能問答比賽2025」獲銅獎,成績斐然,足證學生創新與解難能力。
全方位學習經歷 拓展國際視野
學校與七間澳門及內地姊妹學校締結,共同推動區域教育交流。黃校長指出:「通過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建構知識,成長為兼具國民意識與國際視野的人才。」今年七個學科協作的四川文化交流團成為亮點,學生親身考察古蜀文明、品嚐川菜,並與成都學生深度交流,共同探索當地文化。返港後,學生運用Canva製作電子報分享心得,提升多媒體應用能力。
海外方面,學校舉辦澳洲英語文化交流團,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實踐跨文化溝通。本地活動同樣豐富,「本地歷史藝術遊學團暨工作坊」安排學生考察圍村建築、品嚐盆菜,並製作木結構模型。另透過「Fun識香港」歷史自主考察校內比賽,以平板打卡解題進行遊戲化學習,深化本土文化認同。
學校亦推出多項特色活動,擴闊學生學習經歷,例如手語及急救課程、扭氣球班等。學生更透過水耕種植實踐生物科知識,將課堂學習融入日常生活。學校特別重視藝術與社區服務的結合,透過「福全百樂」藝術揮春送暖活動及「藝想社區」陶藝計劃,引導學生走出課室,與區內長者共同創作,體現「在服務中學習,在學習中服務」的全人教育精神。
多元才華展風采 體藝科研創未來
學校重視學生多元發展,鼓勵學生參加不同數理比賽,同時提供系統校隊訓練,包括籃球、手球、足球、花式跳繩、田徑、野外定向、中樂、舞蹈、英文辯論及奧數校隊,助學生盡展所長,同時設立超過40 個學會及興趣小組陶冶學生性情。
學術科研方面,學生奪得「2024粵港澳大灣區數學精英盃大賽」冠軍、「泰國國際數學競賽」銅獎、「2025亞洲物理碗挑戰賽」全場冠軍及「粵港澳大灣區資優物理及科學常識比賽2024」等國際賽中屢獲殊榮。藝術文化領域同樣出色,學生於音樂節及朗誦比賽奪得金、銀、銅及冠亞季等獎項,充分展現才華與成就。
體育方面,定向隊於「香港學界定向錦標賽(短距離)2024/25」獲新界地域女子全場冠軍等多項獎項;田徑隊姚梓朗同學於「大埔區分齡田徑比賽2024」男子青少年C組100米及200米奪冠。足球隊於「青少年五人足球比賽2024」獲亞軍;手球隊於2024-2025沙田及西貢區校際手球比賽(女子丙組)獲亞軍。